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根据经营情况选择其中一种计价方式核算存货成本,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而且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毛利率法计算存货成本方法如下: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当月购货成本销售成本毛利率的定义: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是指企业存货类各个科目从开始购人或自制或委托加工到验收入库之前,按实际发生支出计算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反映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月末计算出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再将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但验收人库之后,按预定计划单价乘以人库数量,求得计划总成本,进行材料收、发和结存的核算。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采购实际成本生产成本实际成本采购材料时,按实际成本借方增记“材料采购”科目。即:材料采购账户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结转至原材料科目时,有两种情况: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分摊、按期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将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优势具体在以下几方面: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归集和分配实现品种繁多的材料从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的核算,有利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简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单纯从核算的难易繁简上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差别不再明显;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使用计划成本核算优势明显。